{__STYLE__}
咨询电话:18678002022

年度互联网舆论场观察与分析的“四定式”

2020-09-23 16:07:27 点击:2095次

  观察互联网舆论场的变化,通过梳理年度热点事件去描绘、分析网络舆论和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变化、新特点、新问题,有助于呈现、还原舆论场现状,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治理风向进行展望与研判。观察年度舆论场变化,可从四个方面着手——


  定量根据报告类型的不同,定量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。对于宏观考察舆论场的报告来说,可以按比例从每月舆论热议的热点事件中抽选。例如,在《2019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发展研究报告》中,抽选出每月热度排名前50的舆情事件,全年以600为基准数量进行梳理与分析。对于按照省份、行业、群体等划分的报告类型,因为不能保证每月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热点事件,此时可在全年范围内按照关键词命中率的高低进行检索,并通过事件的传播热度,确定最终的基本研究范围。


  定型事件类型、涉事人群、信息来源、媒介传播分布等都是可以对事件进行详细分析的维度。具体来看,事件类型,指将事件按照所属领域进行划分,例如企业舆情类、社会安全类、教育舆情类、食品安全类等。涉事人群,指事件所指向、涉及的主要群体,需要注意的是,在部分事件中,会涉及多个主要群体,也会出现一种群体涉及多种身份标签的情况。信息来源与媒介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,区别在于,信息来源指向信息的第一发布者,其可能是普通网民、自媒体机构等,也可能是微博热搜、排行榜等。就目前来说,媒体报道依旧是多数舆情事件的曝光源头,但经由网民曝光的舆情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易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响。媒介分布重点考察信息的传播渠道,可以细分为事件整体的传播渠道分布、不同类型事件的传播渠道分布等。


  定势走势与变化建立在对事件的定型之上,主要考察不同维度衡量下舆论场发生的改变。对事件类型的分析主要考察年度范围内,不同类型事件在舆论场中的曝光频次与传播热度,可观测出舆论场聚焦领域的“移动”。例如,对2019年互联网舆论场来说,医疗卫生类、企业舆情类、城市管理类、经济民生类、国际舆情类等事件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态势,其中教育类舆情虽然从数量上并不具备优势,但从舆情热度来说堪称公众最为关心的事件类型。涉事人群则主要考察热点事件指向群体的变化,主要涉及两个方面。一方面,观测网络主流人群中主流群体的变化,例如,2019年舆论场中“Z世代”网民开始成为重要人群。另一方面,观测舆论场中的新变化,例如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下沉,农村用户与中老年群体开始进入互联网。


  定质聚焦于热点事件背后的网络治理难点或者社会治理难点,并据此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舆情风险与网络治理风向,并提出相应建议。例如,从信息来源的角度出发,微信群、短视频平台、QQ群等充斥着各类监督举报类的舆情。当这些平台内的聊天记录、视频被公开于微博、论坛等公共空间,就会迅速成为社会热点。这与网民的结构变化、社会心理等息息相关,也与网民参与社会热点、主动表达的行动力与积极性上升有关。同时,在这类事件中,“新闻搭车”的效应显著,这一方面容易助长谣言的滋生,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引发“人肉”搜索与网络暴力。当然,网民的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帮助有关部门工作的开展。这种“双刃剑”式的舆论“助攻”,不仅考验有关部门的信息识别与舆情应对处置能力,也考验对信息公开及时有效与舆论引导“扶正抑偏”的能力。


  除了上述四点,对舆论场的观察还离不开科技发展、技术进步等所带来的宏观趋势变化。原因在于,媒体技术的革新对舆论生态的影响会持续深化,进而影响网络内容生态的治理走向。例如,2019年,中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,5G网络建设驶入快车道,不仅加速了媒体转型发展,同时驱动了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。在此背景下,融媒体传播成为常态,互联网短视频持续呈现“井喷”态势,甚至于在“全民上云”的趋势中社会生产关系得到重塑,推动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。但随之而来的内容安全、用户隐私、版权保护等问题不容忽视,如何让监管走在技术前面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、探索、总结、实践的循环往复的问题。


返回顶部
返回顶部